UID1098
威望495 点金钱4 枚贡献94 点
注册时间2014-8-2最后登录2020-8-10
听众7收听6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0-8-10 19:12 |
---|
|
在贵州省纳雍县东南部和南部的水东、百兴和张家湾三个乡镇居住着总人口不足五千人的箐苗族,约占全县苗族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为纳雍四个苗族支系中的另一个支系。这支自明代就居住在贵州腹地的民族,清康熙三年(1664年)在水西宣慰使安坤的率领下,与其他民族一起共同抵御吴三桂西征军失败后,逃到了六枝、织金、纳雍三县交界处,海拔2000米以上的深山老林以狩猎为生得以保存下来。箐苗人口稀少,生存环境恶劣,自称为“丢失在深山老箐的民族”。平时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然生活,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据苗族同胞介绍,他们的祖先与黄帝逐鹿中原,战败后从黄河流域退到长江,又退到云贵高原莽莽的群山之间。他们居住的环境长年与花草为伴,终日和燕雀为邻。苗族妇女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自己居住的地方和一路迁徙所经之地用各色丝线绣制出来,逢成衣服穿在身上以视对祖先、对家乡的怀念。可以说,这些绣品上精美的图案其内涵之深刻,是他们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对现实环境的热爱。
苗族的历史文化是靠口头文学和服饰艺术来记录的。与许多无字民族不同的是,苗族不仅将历史传统倾注于口头文学之中,更将它倾注于图画之中。他们用针当笔、用彩线为墨,把几千年的苦难和迁徙的坎坷绣在衣裙上,组成一部化石般的史诗。
纳雍箐苗服饰从用途上分为生活便装和节日盛装两种;从款式上则类似燕尾服.制作工艺分蜡染和刺绣,其中箐苗全刺绣服饰尤为精致。以妇女盛装为例:上身前襟至腰,后披至小腿的对襟衣呈燕尾形,全部绣满精美的花纹。下身花条百褶裙,腿裹赶毡羊毛护腿,脚穿翅头挑花钉子筒鞋,头戴“V”状木梳,盘 以祖辈人等的头发揉成的长3米,重2公斤的黑色“牛角状”高髻发式,雍容华贵,西方学者称为具有“殿下气质”的民族。衣服以黑色面料为底,主要配以红、粉红、蓝、白等丝线刺绣,色调和谐柔美。刺诱手法多样,有数纱绣、剪纸绣、编织绣、蜡染绣、拼贴绣、卷纱绣、滚绣、盘绣等。技艺有明挑(即正面挑、反面看)、暗挑(即反面挑,正面看)等。图案造型质朴、美观,富有寓意,花纹图案繁简相宜、疏密有致。一套苗族盛装,集纺、织、染、绘、挑、绣、缝之大成。
箐苗服饰花纹有整体的,有单个的,有简单明了的,有整和相融的。简单明了有“四合院”花、“房架花”、“八瓣花”等等。整和相融的花纹则是全件刺绣的精髓,是最有研究价值的部分。如:┼┼┼┼(龙);※(蝶);×(叉);乙~(钩);N(弯);e(虫);田(量具); χ(转子);?(拐爪); ∽
S (挂钩);卐(筛、车、旋、水虫); ∽ ≌ (江、河、水); ♀ (人)……这些刺绣文字,形、音、意俱全。方格代表祖先原居住的田园,方格中的横条代表鱼,花纹代表田螺和天星,弯条代表树林。有些基础花纹还有圆形、半圆形、葫芦、圆勾、圆勾藤串、S形花瓣、旋涡、小圆圈、梯形等。一块绣片叠入众多刺绣文字,也承载了苗族的历史信息。服饰图案代替了文字,从而使没有文字的苗族在这服饰文化史书中找到了自己特殊的文字,使服饰图画艺术成为苗族传世的“无字史书”。
一件由几十块绣片缝合而成,需3—5年方能完成的绣品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一部苗族史诗。
纳雍箐苗族居住地交通闭塞,发展缓慢。由于大环境的及速发展,加上年轻一代外出打工,拒绝本民族的服饰,闭塞的山寨原始生活方式被打乱,外来先进文化的渗透加快了被同化的过程,一些祖先遗留下来的东西,特别是蜡染、刺绣等工艺,已面临遗失状态。因此,加紧对这一支民族的生活习俗拯救已经迫在眉睫,特别是濒危灭绝的刺绣工艺更是有待拯救与保护。
苗族从远古走来,又将继续走下去(手牵手并排前行画面,弯道远行的画面)尽管道路曲折,但坚信,他们一定会手牵着手,肩并着肩,齐心协力,克服困难,走向美好的明天。箐苗刺绣这株凝聚着苗族同胞心血的艺苑之花在全社会的精心呵护下一定会在广袤的乌蒙大地上开得枝繁叶茂,鲜艳夺目。
|
|
|